1. 批次合并: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这改变了以往的录取结构,使得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再区分一本和二本,增加了志愿填报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2. 志愿填报机会增加:合并后,本科普通批提供3次志愿填报机会,包括首次志愿、第一次征集志愿和第二次征集志愿。首次志愿可以填报12所学校,每所学校6个专业及服从调剂,总共可填报72个专业。征集志愿的学校数量有所减少,但总体上,考生的志愿选择机会从30个院校增加到34个院校。

3. 录取批次调整:整个夏季高考录取工作分为五个批次: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这与之前相比,简化了本科批次,但保留了专科批次的结构。

4. 志愿设置改革:考生在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填报时,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提高了志愿填报的复杂度和策略性。

5. 录取过程变化:实行多次投档,即在平行志愿第一轮投档后,如果学校仍有缺额,将进行多轮投档,以提高考生被录取的机会。

6. 报考科类简化:虽然这个变化发生在2020年的政策中,但为了全面理解趋势,2020年山东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调整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大类,这反映了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尽管不是2017年的直接变化。

7. 分数线设定调整:2017年的变化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分数线的具体设定方式改变,但批次合并直接影响了分数线的划定,使得以往的一本线、二本线概念消失,考生和家长需要适应新的分数线划分方式。

这些变化要求考生和家长更加细致地研究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合理定位考生的竞争力,以及在填报志愿时采取更加科学的策略,以应对批次合并带来的影响。

2017山东高考录取政策的变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