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针对高中生的一项重要评价制度,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它不仅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这项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学术之外的领域也积极参与和发展个人特长。

在志愿填报和大学录取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显著:

1. 对高考的影响:

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在志愿填报中有什么影响

综合素质评价虽然不直接作为普通高考录取的分数依据,但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

在一些特殊类型的招生中,如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重要参考。高校会审查评价材料的真实性,并在面试或综合考核中考虑这些信息,甚至部分高校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计入录取总成绩。

2. 对特殊招生的影响:

强基计划:高校在面试和校测环节会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评估学生的非学术能力,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

综合评价招生:在某些省份和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报名资格的一部分,如要求评价等级达到一定标准。在初审、校测及录取时,良好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能增加竞争优势,甚至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作为优先录取的依据。

3. 如何填写以发挥更大作用:

学生应全面记录自己的成长,包括参与的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学术成就、艺术表现、体育竞赛、研究性学习成果等。

特别强调个人参与的项目、获得的奖项、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这些都是展现个人特质和能力的重要内容。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不直接影响所有考生的大学录取,但在参与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途径时,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能够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竞争优势。在填写时,应真实、全面、有亮点地反映个人成长历程,以期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