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效应理论是传媒学的核心内容,它探讨了媒体如何影响受众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根据我找到的资料,媒介效应理论经历了从传统三阶段理论到更复杂的六阶段累积模型的发展。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媒介效应理论:

1. 说服理论(19441963):起始于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研究,强调了媒介在选举中的有限效果,同时引入了中介变量如意见领袖的概念。

传媒研究中媒介效应理论有哪些

2. 积极受众论(19441986):包括海德的归因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关注受众如何主动选择和解释媒介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3. 社会语境理论(19551983):涉及两级传播、沉默的螺旋、社会交往论等,探讨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媒介信息的接收和传播。

4. 社会媒介论:关注媒介在社会层面的长期和累积效果,如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格伯纳的“培养理论”,强调媒介对社会价值观和认知结构的影响。

5. 阐释效果论:议程设置理论、框架理论等,研究媒介如何设定公众议程,以及如何通过特定框架影响人们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6. 新媒体理论:虽然在2009年前的研究中相对不成熟,但这一领域关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如何改变传播模式和受众行为。

媒介效应理论还包括广告媒介效应,它强调商业信息如何引导消费者行为,以及电视媒介效应,比如电视剧和新闻节目如何塑造观众的世界观和情感反应。

这些理论共同构建了我们对媒介影响力的深入理解,从早期的简单线性模型发展到考虑受众主动性、社会环境和媒介技术变化的复杂模型。媒介效应理论的演变体现了研究者对媒介影响的多维度探索,从直接的劝服效果到更微妙的社会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