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赋分制中的“志愿优先原则”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个概念通常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录取规则相关,而不是直接与赋分制计算成绩的方式相关。赋分制主要应用于新高考中选考科目的成绩转换,确保不同科目考试难度下的成绩可比性,而志愿优先原则是志愿填报和录取过程中的一个原则。

志愿优先原则主要体现在顺序志愿的录取模式中。在这一模式下,考生的志愿顺序被严格考虑,先按照考生的第一志愿进行录取。具体来说:

顺序志愿录取:当考生填报多个院校志愿时,录取系统首先处理所有考生的第一志愿。对于每个院校,系统会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按高考成绩排序,然后根据该院校的招生计划和预先设定的投档比例来确定投档线。即使某个分数较高的考生将某校作为第二志愿,如果该学校的招生名额已通过第一志愿的考生填满,该高分考生也不会被该学校录取,这就是志愿优先的体现。

如何理解赋分制中的志愿优先原则

对比分数优先:与之相对的是“分数优先原则”,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应用,所有考生按分数高低排队,然后依次满足他们的志愿。在这种情况下,分数较高的考生即使将某专业或院校放在较后的位置,也有可能优先于分数较低但将该选项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被录取。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虽然重点讨论的是“3+1+2”模式和等级赋分制,但志愿填报的策略依然遵循志愿优先或分数优先等原则,具体采用哪种原则取决于考生所在省份的高考录取规则。当考生面对志愿填报时,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录取规则(如志愿优先或分数优先)至关重要,以合理规划自己的志愿顺序,提高被心仪专业和院校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