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的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理论,它主张行为的正确性或错误性应根据其产生的后果来判断,特别是这些行为能否最大化幸福或快乐。这一理论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道德行为的准则。功利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英国,主要由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发展和完善。
边沁是功利主义的奠基人,他提出快乐或幸福是同质的,可以加总,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们增加或减少了多少总体的快乐。边沁的功利主义是极端的量化观点,认为决策应基于对快乐和痛苦的简单计算。
密尔则在边沁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他认为快乐存在质量上的不同,高级的或精神上的快乐比低级的或肉体上的快乐更有价值。密尔的功利主义强调,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行为,即使短期内可能不快乐,也是道德上更可取的。他提出了“做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的观点,强调了理性、美感和道德感的快乐。
功利主义在学中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理论,它关注行为的实际效果,而非行为的动机或原则本身。这一理论影响了法律、政策制定和社会福利的衡量标准,比如GDP作为经济福祉的指标,就是功利主义影响下的产物。
功利主义也面临着批评,比如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对个体权利的忽视,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可能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在电车问题等困境中被广泛讨论。如何准确衡量和比较不同个体的幸福,以及长期与短期幸福的权衡,都是功利主义需要解决的难题。
推荐文章
如何利用手机应用提升听力
2024-11-26高考的总分和科目分值分布如何
2024-12-07西藏大学分数线的历年数据如何获取
2024-10-22高考替考-高考找人代替的后果是啥
2023-10-06媒体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什么
2024-12-31硬件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2024-10-20高考分数线是如何划定的
2024-12-28高考成绩与高校招生计划的关系
2024-12-04高考时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2024-11-18报名的年龄限制是什么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