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对象:征集志愿适用于每批次录取结束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只有达到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才能参与。

2. 投档原则:

征集志愿的录取规则是什么

征集志愿采用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即“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考生按成绩高低排序,由高到低检索投档。

通常情况下,征集志愿按照1:1的调档比例进行,意味着投档给学校的考生数量与学校剩余的招生计划数相等,以供学校审录。

3. 分数要求:

对于因生源不足而产生的缺额计划,所有达到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若是由于退档形成的缺额,可能仅允许不低于正式投档时该院校最低分数及位次的考生填报。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院校追加招生计划,也可能对分数有特定要求。

4. 降分录取:

征集志愿阶段,若生源不足,存在降分投档的可能,但这取决于省级招办的政策和院校的具体要求。

通常先从线上考生开始征集,只有在必要时才会考虑降分至批次线下。

5. 填报注意事项:

考生必须先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确认未被录取才能填报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可能有多轮,考生应关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信息。

填报时需注意专业要求、体检限制等,且一旦被录取,通常不能退档换校。

志愿间应有梯度,合理安排“冲、稳、保”策略,增加录取机会。

6. 特殊情况:

高校一再征集志愿可能是因为退档或专业不匹配,而非生源不足,这可能导致征集志愿的竞争激烈,甚至分数不降反升。

7. 操作流程: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在线上系统填报征集志愿,系统会根据考生的位次和志愿顺序进行处理。

不符合填报条件的考生,系统会给予提示。

征集志愿的录取规则确保了公平性,同时给予未被录取的考生额外的机会,但是否能成功录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分数、位次以及志愿填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