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流程

1. 时间与机会:考生在省招考院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填报志愿,如山东省本科段可填写12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6个专业。注意,志愿修改次数有限,且有严格的填报时间窗口。

2. 平行志愿机制: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所有志愿都视为第一志愿,系统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处理。考生档案首先尝试投向排位最前的志愿学校,如果未被录取,则依次向后续志愿投档,直至被接受或所有志愿均尝试完毕。

3. 征集志愿:对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和未被录取的考生,会有征集志愿的机会,即在原志愿未录满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录取。

高校录取原则

1. 录取办法:各高校在其招生章程中详细说明录取原则,包括专业要求、加分政策、专业安排原则(志愿优先或分数优先)、专业级差、同分排序、提档比例等。

2. 分数优先与志愿清:

新高考模式:普遍采用“专业组+院校”模式,一次投档,分数优先。考生按分数排序,依次满足专业志愿。

旧高考模式(部分地区):可能遵循“志愿清”,即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除非第一志愿未满额。

3. 专业录取规则:

分数优先:高校按考生分数高低分配专业,高分考生优先选择。

专业优先(专业清):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再考虑第二志愿等。

专业级差:在不同专业志愿间设置分数级差,第二志愿及以后的志愿分数需减去级差分后参与排队。

4. 身体条件与单科成绩:考生还需满足专业特定的身体条件和单科成绩要求。

5. 提档比例:一般略高于实际招生计划,如105%,意味着存在一定的滑档风险。

6. 服从调剂:考生若服从专业调剂,在所报专业已满的情况下,可能被调剂到未满额的其他专业,以避免退档。

志愿填报与高校录取原则是什么

7. 监督与责任:高校与省级招生办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录取工作,确保公平公正。

志愿填报与高校录取是一个综合考量考生分数、志愿顺序、专业选择、身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考生需要仔细研究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合理规划自己的志愿,以提高被心仪专业和学校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