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教育部门发布的高考招生政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以及各省级教育考试院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高考招生政策:国家教育部门和省级教育考试院会发布年度高考招生工作规定,这些规定是志愿填报的法律基础,包括报名资格、考试安排、志愿填报流程、录取原则等。

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详细列出了不同健康状况的考生适合报考的专业,确保招生过程中的公平性,避免因健康原因对考生的不公正对待。

3. 公平竞争原则:确保所有考生在信息获取、志愿填报、录取过程中享有平等权利,不得有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

志愿填报时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4. 隐私保护:考生的个人信息,如成绩、志愿等,应受到保护,不得非法泄露或用于商业目的。

5. 诚信原则: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诚实守信,不得提供虚假信息,如伪造成绩或证书。

6. 特殊计划规定:如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优师计划等,都有其特定的录取规则和条件,考生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7. 征集志愿规则:在征集志愿阶段,考生需按照省级高招办公布的余缺信息和规定时间进行填报,逾期无效。

8. 高校招生章程:每所高校的招生章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详细说明了录取标准、专业要求、学费、奖学金等,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仔细阅读并遵守。

9. 协议签订:对于某些特殊类型招生,如定向培养、国防生等,考生可能需要与高校或相关部门签订协议,这些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10. 申诉与复议:如果考生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应了解并遵循申诉程序,根据教育考试机构提供的渠道进行合法维权。

请注意,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每年可能会有细微调整,考生应关注当年最新的官方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