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中的科目等级,是指在等级赋分制度下,学生选考科目的成绩不直接以卷面分数计入最终高考总分,而是先根据所有考生在该科目中的原始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将这个排名转换为一个特定的等级。这个等级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的,比如A、B、C、D、E等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着一个分数区间。这种做法是为了平衡不同科目之间的难度差异,确保学生在不同科目中的成绩具有可比性,从而实现更公平的评价。

新高考中,什么是科目等级

例如,在北京和天津采用的5等21级赋分制中,考生的每门选考科目成绩会首先被划入A、B、C、D、E这五个大等级,每个大等级再细分为若干小等级,总共21个具体的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一个固定的分数范围,比如A等级可能从最高分开始,随着等级的降低,分数逐渐减少,相邻等级之间的分差通常是3分。这样,即使考生的原始分数不同,但根据他们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会得到一个标准化的赋分成绩,这个成绩就是他们的科目等级对应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