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省教育厅指导:招生计划的制定首先遵循河南省教育厅的指导和要求。教育厅会根据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历年招生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下达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来源计划。

2. 高校专业设置与需求: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对社会需求的预判,设定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例如,医学类专业在2022年增加招生计划,反映了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增长。

3. 首选科目分类:河南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后,招生计划需按照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分类编制,并结合选考科目要求,这影响了不同专业对学生的选拔范围。

4. 批次合并与录取控制线:河南省合并了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按照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分类分别制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控制线,这要求高校在制定计划时考虑更广泛的考生群体。

5. 专业组设置:实施“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高校可根据专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灵活设置专业组,这意味着招生计划需考虑专业间的组合,以满足不同选考科目的学生需求。

6. 省内外招生差异:对于省内外招生,计划会有所不同,如某些专业或定向计划(如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有特定的招生人数和条件。

7. 年度调整:招生计划不是静态的,会根据上一年度的招生情况、就业市场反馈、以及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例如,2022年部分院校增减了招生计划,反映了对市场趋势的响应。

8. 公布与咨询:最终的招生计划会汇编成册,通过官方渠道公布,供考生参考。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还需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专业方向、学费、办学地点等详细信息,并可直接咨询高校获取更多信息。

河南省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是基于教育政策、高校资源、市场和社会需求、以及高考改革要求综合制定的,并且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河南省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是如何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