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分政策调整:

2024年起,河南高考取消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这是级差政策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意味着以往基于民族身份的加分不再适用。

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的加分从10分减少到5分,显示了加分项的收紧。

特殊贡献加分保持或增加,如烈士子女和立过二等功的退伍军人可加20分,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体现了对特定群体的政策倾斜。

2. 志愿填报与批次合并:

2025年新高考实施后,志愿填报模式转变为院校专业组模式,每个院校志愿下设多个专业选择,总数从12个增加到约48个,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次,这改变了以往的志愿级差结构,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但同时也要求考生更加精准地规划志愿。

3. 考试科目与计分方式:

从“3+文理综合”转变为“3+1+2”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全国统考科目加上物理或历史中的一门作为首选科目,以及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的两门作为再选科目。这种变化取消了文理分科的级差,引入了等级赋分制,影响了成绩的计算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原始分数累加。

河南高考级差政策的变化历程

4. 考试时间与结构:

考试时间延长至三天,考试安排更加紧凑,这对考生的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间接影响了考试策略的制定。

5. 特殊类型招生:

取消了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这表明在特殊类型招生中,政策级差有所调整,减少了通过艺术特长进入高校的途径,但强化了其他如高校专项计划和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

河南高考级差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加分政策的收紧、志愿填报制度的改革、考试科目与计分方式的调整、考试结构的变动以及特殊类型招生项目的调整上,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河南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