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假查分网站与链接:
骗子通过短信或社交媒体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声称可以提前查询高考分数。一旦点击,木马病毒会植入设备,盗取个人信息和关联的银行卡信息,进而进行非法转账或消费。
2. 教育补贴诈骗:
假冒教育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联系考生或家长,提供虚假的教育补贴信息,要求通过ATM机操作激活账户,实则盗取银行存款。
3. 补录与内部指标诈骗:
高考录取结束后,诈骗者声称有高校补录名额或内部指标,需要支付费用“打点”。他们可能在考前就以保留名额为由索要钱财,或者虚构特殊关系来诱骗家长。
4. 助学金与高考补贴诈骗:
冒充高校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承诺帮助申请助学金或高考补贴,要求先支付报名费或激活费用。
5. 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一些非正规机构或个人声称拥有“内部数据”和“专家团队”,提供“精准”的志愿填报服务,收取高昂费用,但实际上提供的信息和建议并不比官方或免费服务更可靠。
6. 假冒权威招生考试机构:
建立虚假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模仿官方招生考试机构,误导考生和家长,可能涉及提供错误的招生信息或诱骗个人信息。
为了防范这些诈骗,考生和家长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如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和官方社交媒体平台。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通常会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并举办咨询周等活动。切勿轻信所谓的“内部信息”或“特殊渠道”,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隐私泄露。在进行任何与高考相关的重要操作前,务必核实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推荐文章
高考成绩公布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2024-11-04高考考点(2023山东高考考点)
2023-10-03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前沿是什么
2024-12-27高考志愿填报时需要注意哪些特长
2024-11-15高考志愿填报中推荐专业的依据是什么
2024-12-26专业选择中,校友资源的重要性
2024-10-28哪些书籍适合艺术高考复习
2024-12-05高考分数线与高校招生的互动关系
2024-11-25高考期间的饮食建议
2024-12-06调剂专业如何选择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