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格分析法:

这种方法侧重于艺术品的形式要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以及这些元素如何构成特定的风格。夏皮罗定义风格为形式要素、主题和特质的结合。

沃尔夫林和李格尔的贡献尤为重要,他们通过五对风格语汇(线性与图绘性、平面与后退、封锁形式与开放形式、多样性与综合性、相对清晰与绝对清晰)来分析艺术风格的发展,强调视觉观察和形式分析,但这种方法有时被批评为忽视了社会历史背景。

2. 图像学(Iconography)与图像志:

图像学源自希腊语,关注艺术作品中的主题、象征和深层意义,尤其是它们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历史演变。

图像志则更侧重于识别和描述艺术作品中具体图像的内容,是理解艺术家意图和作品表象的第一步。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强调深入分析图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与黑格尔的历史决定论相联系,力图揭示艺术作品的深层文化意义。

3. 情境分析:

与风格分析和图像学相比,情境分析更注重艺术品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试图将艺术品放在其历史情境中理解。

艺术史专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TJ克拉克和巴克桑德尔等学者的工作体现了这种方法,他们分析艺术作品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4. 跨学科研究:

进入20世纪后,艺术史研究开始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如考古学的类型学、文学理论、社会学、性别研究、数学的拓扑学理论、博物馆学等,形成了“新艺术史”。

这种趋势使得艺术史研究更加多元和深入,不再局限于艺术作品本身,而是将其作为更广泛文化和社会现象的一部分来探讨。

艺术史研究方法不仅包括对艺术品形式和内容的细致分析,也涵盖了对艺术品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入考察,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体现了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复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