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主要功能包括信息传递、资源共享,以及支持各种应用服务。

2. 网络层次结构: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但实际应用中较少直接使用。

TCP/IP四层/五层模型:网络接口层(或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其中,五层模型在传输层之上增加了会话层的概念。

3. 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如HTTP、SMTP、FTP等。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通信服务,适合实时应用,如DNS、TFTP、视频流等。

4.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分为IPv4和IPv6。

子网掩码用于定义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实现网络的划分和路由选择。

5. 物理层:

负责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比特流,包括编码、信号类型、传输介质等。

6. 数据链路层:

提供相邻节点间的可靠数据传输,解决错误检测和纠正,如以太网、令牌环网等。

包括MAC地址管理和帧的发送与接收。

7. 网络层:

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IP协议是该层的核心,还包括子网划分、CIDR、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

8. 传输层: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是什么

保证端到端的数据传输,TCP和UDP是该层的主要协议。

9. 应用层:

直接为用户应用提供服务,包括HTTP(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SMTP(电子邮件)、DNS(域名解析)等协议。

10. 性能指标:

包括速率(bps)、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往返时间(RTT)等。

11. 其他重要概念:

ARP/R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NAT:网络地址转换,用于私有网络与公共网络之间的通信。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IP地址。

DNS:域名系统,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IP地址。

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框架,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