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不要混淆这两种分类。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和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全为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如Al2O3可能是两性氧化物。
2. 胶体的电中性:胶体整体是电中性的,其粒子可能带电,但胶体本身不带电。例如,淀粉胶体的粒子就不带电。
3. 化学键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涉及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仅化学键的破坏或形成不构成化学变化,如NaCl溶于水是物理过程。
4. 同种元素单质的转化:如O2与O3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5. 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使用时需注意条件。
6.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确保使用溶质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来计算。
7.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ΔG=ΔHTΔS是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不能仅凭焓变或熵变决定。
8.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羟基(OH)是分子的一部分,不电离;氢氧根(OH)是离子,能电离。
9. Fe3+的颜色:FeCl3溶液的黄色主要来自Fe3+水解生成的Fe(OH)3,实际上Fe3+离子是淡紫色的。
10. AgOH的稳定性:AgOH在室温下不稳定,易分解,但不是遇水即分解,而是热稳定性差。
11. 多元含氧酸的判断:多元酸的“元”数取决于能电离的羟基数,如亚磷酸(H3PO3)是二元酸,因其只有一个真正的羟基参与电离。
12. 酸式盐的酸碱性:酸式盐的溶液酸碱性取决于电离与水解的相对程度,如NaHCO3因HCO3的水解而显碱性。
13. 浓硫酸的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稀硫酸几乎没有氧化性。
14. 盐酸与氯化氢: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
15. 碱的溶解性与强度:碱的强度与溶解度无直接关系,如氨水是弱碱但易溶,而Mg(OH)2难溶但为中强碱。
16.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特定条件下,即使是强电解质,在非水介质或固态反应中也可能不完全电离,不应拆分。
这些解析涵盖了高考化学中常见的错误理解,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生在考试中避免陷阱,提高得分。
推荐文章
艺术类专业的选考要求是什么
2024-12-04陕西理科高考_陕西理科高考人数
2023-10-29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哪些
2024-12-28高中分数线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2024-11-13如何利用高考成绩申请国外高校
2024-12-19曲靖高考(曲靖高考试卷)
2023-10-25如何避免因分数线选择错误专业
2024-12-21艺术专业需要哪些特长
2024-12-15各省分数线的对比分析方法
2024-12-24山东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状如何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