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中的平行志愿是一种录取模式,它改变了以往的“顺序志愿”方式,转而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在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在同一个批次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这些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没有主次之分。具体来说:

平行关系:考生所填报的A、B、C等志愿都是平等的,意味着无论考生将某所学校填在第几志愿,其地位相同,都视为“第一志愿”。

分数优先:录取时,系统首先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成绩高的考生先被检索和投档。

遵循志愿:在检索每位考生时,会按照考生填报的院校顺序依次查看,一旦满足条件(即该学校仍有招生名额),考生档案就会被投向该学校。

一轮投档:每位考生在每个批次只有一次被投档的机会,如果被投档到某校后因各种原因被退档,不会再次投向该批次的其他志愿院校,除非参与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录取。

高考志愿中的平行志愿是什么

区别于顺序志愿:在顺序志愿中,考生的志愿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第一志愿优先,只有当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才会考虑第二志愿,以此类推。而平行志愿则更加注重考生的个人成绩,使得高分考生更不容易因为志愿填报策略不当而落榜。

平行志愿的设计旨在减少填报志愿的风险,增加考生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机会,同时也要求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填报有更精准的策略和对高校录取规则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