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考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绩预测以及职业规划来填写一系列的学校及专业作为志愿选项,通常包括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直至最后的多个备选志愿。
在“院校+专业”或“专业(类)+院校”的志愿设置模式下,考生需要具体指定希望就读的学校和专业。
对于新高考省份,“专业类+学校”模式下,每个志愿直接对应一个专业加一所学校,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调剂空间。
2. 调剂志愿:
调剂志愿是在考生的高考分数达到所报考学校的投档线,但不够所选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时发挥作用的选项。如果考生在志愿表上选择了“服从调剂”,那么在未被首选专业录取的情况下,学校可能会将考生调剂到其他仍有空缺名额的专业。
调剂通常限于同一录取批次内,并且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仅限于该专业组内的其他专业;而在“专业类+学校”模式下,一般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调剂。
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机会,但可能会导致最终被录取的专业并非最初志愿中的任何一个,有时可能是考生不太了解或不太喜欢的专业。
高考志愿是考生的首选意向,而调剂志愿是一种备选方案,用于当首选专业无法满足时,仍有机会被同一学校其他专业录取,以避免直接滑档到下一个批次或未被录取的情况。在新高考制度下,调剂的规则和范围有所变化,尤其是在实行“专业类+学校”模式的省份,调剂的概念几乎不存在。
推荐文章
天津的热门专业有哪些
2024-12-20调剂成功后学费是否有所变化
2024-12-14高考志愿是否影响未来发展
2024-11-01海南高考各市的学生心理压力情况
2024-12-14多少号高考(2023六月几号高考)
2023-11-02选择社会科学类专业需要关注哪些趋势
2024-11-23选择专业时分数线的参考价值
2024-12-06高考志愿的顺序该如何安排
2024-12-15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2024-12-04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