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录取模式的调整:

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从以往以院校为单元转变为以“院校+专业组”为单元。这意味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要考虑学校,还要考虑专业组的具体要求,这影响了志愿的填报策略。

分段填报志愿成为新趋势,高分考生先填,低分考生后填,这要求考生对自身定位有准确把握。

2. 选科组合与专业选考要求的变化:

随着“3+1+2”模式的推广,考生有12种选科组合选择,选科直接影响到可报考的专业范围。不同高校和专业对选考科目有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会定期更新,2024年部分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已发生变化,考生需关注最新信息。

教育部定期发布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在报考前必须仔细查看目标专业的具体要求,确保自己的选科符合要求。

3. 考试内容与试卷的统一:

一些省份开始统一使用全国新高考I卷,如浙江省从2023年起,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采用全国新高考I卷,这使得考生可以参考其他同样使用该试卷的省份的资料。

4. 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

例如浙江省,从2024年起实施新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政策,调整省级统考科类,新增或整合某些科类,这对艺术生的备考和志愿填报有直接影响。

5. 专业级差和录取方式的调整:

高校录取方式逐渐向分数优先模式转变,减少专业级差和专业优先模式的使用,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技术难度,有利于考生冲刺理想院校和专业。

6. 大类招生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再选择具体专业,增加了专业选择的灵活性,但对明确专业意向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早做决定以直接进入理想专业。

7. 转专业政策放宽:

许多高校放宽了转专业的限制,有的甚至允许多次转专业,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调整专业的机会,但热门专业通常有转入限制。

高考志愿填报中常见的政策变化有哪些

8. 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

录取机制变为“两依据一参考”,即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这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变化要求考生和家长密切关注最新的高考政策,提前规划,了解各高校的具体录取规则,以及专业选择的最新要求,以做出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