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研趋势与难度:近年来,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竞争愈发激烈。2024年考研人数虽有下降,但仍保持在436万的高位,上岸率降低,使得考研成为“二次高考”。提前规划对考生有利。

2. 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点:对于高考未能进入理想学校的考生,考研提供了一次重新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机会,可以弥补高考的遗憾,实现学术或职业目标的提升。

3. 专业与学校选择:

对学校不满意,专业满意:可选择与目标院校相近或同城的学校,便于接触优质资源。

对专业不满意,学校满意:选择学科相近的专业,为将来考取本校或更好学校的研究生做准备。

两者都不满意:考虑跨校跨专业考研,高考志愿时选择灵活性高的专业。

4. 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部分高校提供此类项目,直接在本科阶段就规划好研究生教育路径,避免考研竞争,适合有明确深造意愿的学生。

高考志愿填报中是否要考虑未来考研

5. 专业选择的长远性:选择与未来研究或就业方向一致的专业,考虑到研究生专业通常决定未来职业路径,本科阶段的专业选择应考虑其延续性。

6. 平台与资源:985、211等重点院校在考研和就业上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高考时选择这些学校能为考研提供更好的起点。

7. 教育背景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内考研还是出国深造,本科院校的背景都是评估的重要因素,好的本科教育背景能增加申请成功的几率。

高考志愿填报时考虑未来考研的打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业路径,利用本科阶段的优势资源,为将来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