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调剂”是指一种录取机制,它发生在考生的分数达到了所报考院校的投档线,但未达到其首选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时。为了增加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如果选择服从,一旦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未能成功,招生院校会查看该考生是否同意调剂,并在同一批次或专业组内,将考生调配到还有空余名额的其他专业。这个过程确保了院校能完成招生计划,同时也给予考生更多可能被心仪院校录取的机会。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调剂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调剂的范围不是任意的,它遵循以下规则:

在非高考改革省份,调剂通常是在一所院校内部的不同专业之间进行。

在高考改革省份,由于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调剂仅限于同一专业组内的专业之间。

专业调剂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跨专业组或院校,考生不会被调剂到未填报的专业组或院校。

选择服从调剂虽然增加了录取的可能性,但也可能使考生最终被录取到一个并非首选,甚至不太了解的专业。考生在决定是否服从调剂时,需要权衡对院校的偏好与对专业的热情,同时考虑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兴趣。在某些情况下,考生可能更愿意冒险不服从调剂,以避免被调剂到不感兴趣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