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关键步骤,模拟填报为考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熟悉流程、测试策略,并减少正式填报时的错误。以下是利用模拟填报系统的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1. 熟悉系统操作

登录与设置:使用身份证号码、初始密码登录模拟系统,首次登录后务必修改密码,并记住新密码。

了解界面:熟悉系统界面,包括如何查询院校信息、专业组、批次切换等基本操作。

2. 获取信息

下载资料:利用系统提供的《2018年至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2020年模拟专业目录》等资料,分析历年数据,了解专业和院校的录取趋势。

3. 模拟填报策略

批次选择:逐一尝试六大批次的填报,理解不同批次的特点和限制。

专业与院校选择:根据兴趣和成绩,添加关注感兴趣的院校和专业组,注意查看专业组的科目要求,确保符合选科改革后的规定。

调整志愿顺序:通过“调整次序”功能,合理安排志愿的优先级,考虑“冲、稳、保”的策略。

4. 设置愿否调剂

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利用模拟填报

明确每个专业组是否接受调剂,这将影响最终被录取的专业。

5. 生成与审查志愿表

导出与打印:生成志愿意向表,仔细检查所有信息的准确性。

多次模拟:模拟填报不是一次性的,可以多次尝试,直到找到最满意的志愿组合。

6. 实战演练的真实性

尽量按照自己真实的考试成绩和偏好来模拟,这样可以更准确地预估正式填报时的情况。

7. 正式填报前的准备

密码管理:如果忘记密码,及时通过官方渠道重置,确保不影响正式填报。

正式填报前的咨询:利用模拟填报的经验,向老师或招生办咨询,解决任何疑问。

8. 心态调整

模拟填报是减压的过程,帮生适应紧张的志愿填报环境,减少正式填报时的焦虑。

9. 注意事项

记住模拟数据不等于实际数据,正式填报时需依据最新的招生计划和专业目录。

模拟填报不影响正式填报,但其经验对正式填报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步骤,考生可以充分利用模拟填报的机会,为正式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