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志愿填报单位的改变:随着高考改革,志愿填报单位从传统的“院校”转变为“院校专业组”,这意味着考生需要基于自己的选考科目选择符合条件的院校专业组。

2. 志愿数量的调整:志愿数量普遍增加,比如普通类本科批的平行志愿数量增加到45个院校专业组,这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 选考科目要求:改革后,考生的选考科目必须符合所填报院校及其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选考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只能填报相应科目组合下的院校和专业。

4. 批次设置与志愿结构:不同批次的志愿设置不同,如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等,每批次的志愿数量、类型(平行志愿或单个志愿)都有明确的规定。

5. 新高考省份的政策:对于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如2024年部分省份的政策调整,考生需特别注意选科要求的变化,以及考试科目采用全国卷的情况。

6. 招生录取规则:了解录取体制、办法,包括加分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

7. 招生形势与计划:关注当年的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以及是否有新的招生改革措施。

8. 批次线与调档线:分析近年的批次分数线和学校调档线,预测今年的录取趋势。

9. 相关科目成绩要求:某些专业可能对特定高考科目的成绩有额外要求。

10. 艺术体育类特殊规定: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需关注专业考试、文化课分数线及录取规则的特殊变化。

11. 政策倾斜:关注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考生的招生倾斜政策,以及专项计划等。

12. 招生章程:仔细阅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录取规则、专业设置、奖学金政策等。

高考志愿填报时需要关注哪些政策变化

13. 高考政策调整:例如2024年部分专业选科要求的变化,以及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的改革。

考生和家长应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和目标高校的官方信息,确保志愿填报时准确无误,充分利用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