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数优先(分数清):

这一规则下,高校先按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录取时,优先处理分数高的考生的专业志愿,直到其志愿满足或所有志愿检索完毕。

如果考生的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调剂,可能会被退档。

2. 专业优先(专业清):

在这种规则下,高校对每个专业内部,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再依次考虑第二、第三志愿等。

即使分数较低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填报了某专业,也可能优先于分数较高但将该专业作为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被录取。

3. 专业级差:

一些高校在不同专业志愿间设置分数级差。

如果考生的第一专业未被录取,其第二专业志愿的分数会减去级差分后再与其他第一志愿考生比较。

这意味着,即使考生分数较高,但非第一志愿的专业录取时会有分数劣势。

4. 平行志愿原则: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在一个批次中可以填报多个平行志愿。

录取时,系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一次性向高校投档。

一旦被投档到某校,如果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不服从调剂,将被退档,不再参与本批次其他志愿的投档。

5. 服从专业调剂:

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可以在分数不够所报专业时,增加被该院校其他专业录取的机会。

但需谨慎考虑是否接受专业组内所有可能的调剂专业。

6. 体检结论与专业限制:

考生需根据自己的体检结果,避开受限专业,以免因身体条件不符而被退档。

高考志愿填报时,需注意哪些录取规则

7. 单科成绩要求:

部分专业可能对特定科目有最低分数要求,考生需仔细阅读高校招生章程。

8. 选考科目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的选考科目必须符合所报专业的科目要求。

9. 省排位参考: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数及省排位,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合理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

10. 招生章程的重要性:

每所高校的招生章程详细说明了录取规则,包括特殊要求、录取规则等,考生务必仔细阅读。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生综合考虑个人分数、兴趣、专业前景、身体条件、院校偏好以及各专业的具体录取规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效提高录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