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服从调剂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适用于非新高考和部分新高考省份的“院校+专业”或“院校专业组+专业”模式:

1. 志愿填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除了选择具体的专业外,还需决定是否服从调剂。这一步发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选择院校及专业,并决定是否勾选“服从调剂”。

2. 投档:当高考录取开始,省招办会根据考生的志愿顺序和成绩,将考生的档案投向其第一志愿的院校。如果考生的分数达到了该院校的投档线,档案就会被该院校接收。

高考志愿服从调剂的流程是怎样的

3. 专业录取:

专业分配:院校首先尝试将考生分配到其填报的专业中。这基于考生的分数和专业志愿顺序。

调剂触发:如果考生的成绩未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且该专业已录满,此时如果考生选择了服从调剂,就会进入调剂程序。

4. 服从调剂程序:

非新高考省份:考生可能被调剂到该院校未满额的任何专业。

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考生仅限于在所选专业组内进行调剂。

5. 调剂原则:虽然具体规则可能因学校而异,但一般会优先考虑考生的分数和专业偏好,尝试将考生分配到与原志愿相近且有空缺的专业。并非一定会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尤其是当所有热门专业已满员时。

6. 确认录取:一旦通过调剂被某个专业录取,考生的录取过程结束,不再参与其他志愿的录取。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且未被所报专业录取,将会被退档,失去该批次的录取机会,可能滑至下一批次。

7. 重要性: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目标院校录取的机会,避免因专业未录满而落榜。但这也意味着可能被录取到一个自己并未首选的专业。

这个流程确保了在考生分数满足院校要求但不足以进入所选专业时,仍有机会被该院校的其他专业录取,从而减少落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