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档原则

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考生按高考成绩排序,系统依次检索每位考生的志愿。一旦符合某所院校的录取条件,即被投档,之后不再考虑该考生的后续志愿。

顺序志愿则采用“志愿优先,按分排序”的原则。首先考虑考生的第一志愿,第一志愿相同的考生按分数高低排序。如果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才会考虑第二志愿,以此类推。

志愿数量与设置

在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在同一批次可以填报多个平行的院校志愿,这些志愿没有优先级之分,如2024年上海高考本科普通批次的24个志愿。

顺序志愿则要求考生在每个批次的志愿中明确优先顺序,如上海高考本科提前批次的4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选择范围与风险

平行志愿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提高了被心仪院校录取的机会,但一旦被退档,只能参与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风险在于“一次投档”。

顺序志愿限制了选择,但提供了特定条件下优先录取的可能性。如果第一志愿填报不当,可能直接导致落至下一个批次,风险在于对志愿顺序的依赖。

录取风险与填报技巧

平行志愿降低了填报难度,提高了录取率,但要求考生合理设置志愿梯度,避免志愿扎堆。

顺序志愿要求考生对目标院校的录取情况有深入了解,第一志愿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谨慎考虑以提高录取概率。

影响分析

高考志愿的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有什么区别

不管是哪种志愿模式,第一志愿的退档都会影响后续志愿的录取,但在平行志愿中,一旦退档,该批次的其他志愿就不再考虑,而在顺序志愿中,还有机会通过后续志愿被录取,尽管这通常需要院校在第一志愿未招满的情况下。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各有优势和风险,考生需根据所在省份的政策和个人情况,采取相应的填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