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行志愿与服从调剂:

如果考生在平行志愿中成功被某院校投档,但分数不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一旦被退档,该批次的其他志愿将失效,无法再被本批次其他院校考虑。这意味着每个批次只有一次实际投档机会。

服从调剂意味着,如果考生所选专业已满,高校会考虑将其安排到未满额的其他专业,增加被录取的可能性。通常,服从调剂能有效避免退档,除非考生的分数远低于院校的普遍录取线。

2. 退档后的处理:

被退档后,考生在平行志愿模式下仍有机会参与该批次的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征集志愿是指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再次开放录取。

在顺序志愿或单志愿批次中,退档后考生可依据规则参与后续志愿的投档或征集志愿。

3. 已被录取后退档的影响:

一旦被某高校正式录取并确认,再要求退档,考生将失去本年度所有批次的录取机会,只能等待来年再次参加高考。选择“同意录取”时需谨慎。

4. 同意调剂的重要性:

同意专业调剂可以增加被目标院校录取的机会,因为考生可能被分配到未满员的专业,即使这些专业并非首选。

不服从调剂可能导致分数达标但专业不满足时被退档。

5. 招办投档与专业分数:

高考志愿调剂的常见问题解答

省级招办在投档时主要依据院校的招生计划和考生的志愿,不考虑具体专业的分数。专业分配是在考生档案被院校接收后,由院校内部根据其政策进行。

6. 高校多招生代码的原因:

高校在同一批次使用不同招生代码,通常是为了区分普通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特殊培养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学费、教学安排或录取条件可能不同。

7. 志愿填报策略:

最佳策略是尽量让自己的成绩超过所选学校及专业的分数线,避免依赖调剂。

如果考虑专业优先,应选择专业分数线与自己成绩相匹配或略低的院校,避免随意调剂导致进入不理想的专业。

高考志愿调剂是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考生和家长仔细权衡,理解其背后的规则,以做出最有利于考生未来发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