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档:

投档是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顺序,将考生的电子档案发送到其志愿中符合要求的高校的过程。

这一过程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即先按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再依次检索考生的志愿。

投档线是这一阶段的产物,指的是高校在某个批次录取前,按照一定的比例(如105%)从高分到低分接收考生档案的最低分数标准。

2. 实际录取:

实际录取发生在投档之后,高校收到考生档案后,会根据自身的录取规则(如专业分数线、单科成绩要求、体检要求等)来决定是否录取该考生。

如果考生的分数满足所报专业的录取条件,或者在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有合适的专业,那么考生就可能被正式录取。

如果考生不满足专业要求且不服从调剂,或者因其他原因不符合录取条件,可能会被退档。

3. 区别

投档是初步筛选,意味着考生的档案有机会被高校审查,但并不保证一定能被该高校的某个专业录取。

实际录取是最终确定,表明考生不仅档案被接受,而且满足所有专业录取条件,正式获得了学习资格。

投档线是进入高校审查流程的门槛,而录取分数线则是真正被某专业接纳的最低分数。

考生即使过了投档线,也可能因为专业选择、不服从调剂等因素未能被录取,这时会发生退档,考生需要等待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录取。

被投档只是录取过程中的第一步,只有当考生的档案被高校接受,并且满足所有录取条件后,才能称为实际录取。

高考投档与实际录取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