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征集志愿是指在每批次的录取过程中,由于部分高校未能在第一轮投档时完成招生计划,而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未完成招生名额的院校和专业,给予未被录取且符合一定条件的考生再次填报志愿的机会。这一机制旨在为落榜考生提供额外的录取机会,并帮助高校完成招生计划。

高考报名中的征集志愿是什么

征集志愿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

1. 生源不足:一些高校,尤其是地理位置偏远、专业冷门或学费较高的学校,在第一轮投档时未能吸引足够的合格生源。

2. 超额退档:高校虽然第一轮生源充足,但由于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单科成绩不达标等原因被退档,导致有空余招生名额。

3. 追加计划:少数情况下,高校会根据生源质量或自身需求,在某些地区追加招生计划。

填报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项:

时机重要: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窗口通常很短,考生需密切关注省级考试院的公告,及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

分数限制:征集志愿会有相应的分数要求,考生需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选择策略:考生应理性选择,了解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考虑是否接受这些可能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招生的选项。

风险评估:填报征集志愿并非没有风险,一旦被录取,考生的档案将被提取,无法再参与后续批次的录取。

是否填报的考虑:

征集志愿确实提供了捡漏的机会,但考生应基于自己的高考成绩、个人兴趣及职业规划来决定是否填报,以及填报哪些院校和专业。

考生需要仔细研究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列表,注意是否有特殊要求或条件限制。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的一个补充环节,为考生提供了额外的选择,但需要考生谨慎考虑,合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