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志愿单位:在这一模式下,志愿的最小单位是“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或专业类)”,这意味着考生填报志愿时,是以具体的专业为考虑对象,而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首先选择学校。

2. 录取原则: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考生按照高考成绩排序,成绩高的考生先被处理其志愿。在处理到某位考生时,系统会依次查看该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从第一志愿开始,如果所填的第一个专业有空位,考生即被该专业录取;如果没有空位,则继续检查下一个志愿,直到找到第一个有空位的专业或者所有志愿都检查完毕。

3. 不存在专业服从:与以往相比,专业平行志愿取消了专业服从调剂的选项,考生不必担心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4. 新高考改革特色:新高考制度下,学生在高一时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选择科目,这直接关联到专业选择,因此专业平行志愿强调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更加注重专业的匹配度。

什么是专业平行志愿

5. 增加录取机会:考生可以填报多个不同院校的相同或不同专业,这增加了被心仪专业录取的机会,但一旦被投档录取,后续志愿自动失效。

6. 一轮投档:在专业平行志愿中,每位考生在一个批次的投档只有一次机会,即一轮投档,这要求考生在填报时更加谨慎,确保志愿的合理排序。

7. 对比传统志愿:与传统的“顺序志愿”相比,专业平行志愿减少了因志愿填报顺序不当而导致的落榜风险,更加公平地体现了考生的分数价值。

通过这种方式,新高考制度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同时也要求高校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以吸引优秀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