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是指在高考每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当第一轮投档和录取结束后,部分高校未能完成其招生计划,或者有些上线考生未被录取。这时,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公布这些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名单及剩余招生名额,给予未被录取且符合一定条件的考生第二次填报志愿的机会。这主要是为了填补高校的招生缺口,同时也为未能在正常录取中被录取的考生提供额外的录取机会。

参与征集志愿的高校主要有三类情况:

1. 生源不足的高校,即在第一轮投档时,报考的考生数量少于其招生计划。

2. 超退高校,这些学校虽然在第一轮投档时学生数充足,但由于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单科成绩不达标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被退档,最终未能完成招生计划。

3. 追加计划的高校,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在后期增加了招生名额。

征集志愿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包括:

考生应先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确认未被录取后再参与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可能有多个轮次,考生需留意时间,不要错过机会。

录取分数在征集志愿阶段并不一定降低,有时甚至可能升高,因为剩余的考生可能会集中填报某些学校或专业。

填报征集志愿时不能仅参考高校正常录取阶段的分数线,因为参与征集的考生群体与原始投档时不同。

办学位置偏远、知名度不高或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更可能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中,但并非所有征集志愿的学校都是“差”学校。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高校和考生提供了补救和选择的机会,确保招生计划的顺利完成和个人升学愿望的实现。

什么是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