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涉及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这些要素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构成地理环境的一部分。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部分,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网络以及城镇布局等,体现了生产力的地域组织。

社会文化环境:关注人口分布、社会结构、国家与民族特征、语言文化等,这些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地理环境,也包括人们对环境的心理感应和社会行为模式。

地理学通过多种视角和理论框架来研究这些对象,例如:

区域学观强调空间分布体系和区域差异。

空间观利用几何拓扑和模型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景观学观点关注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特征及其变化。

区位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成本与利润,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计量学观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地理现象。

系统论观点探讨地理环境中复杂关系,强调系统的整体性。

核心思想聚焦于人地关系,即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早期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到现代的“人地共生论”,强调和谐共处。地理学还注重空间观念、因果关系、地理过程、整体性与差异性以及区位思想,在研究中综合考虑地球表层的动态变化和空间结构。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科学是一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它通过综合分析地球表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相互作用,来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