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整合:高校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合并,形成一个专业大类进行招生。例如,将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整合为土木类进行统一招生。

2. 招生目录:在学校的招生计划中,会列出所有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类别,如数学类、能源动力类等,而不是列出每个具体专业。

3. 计划数下达到大类:招生计划数不再细分到具体专业,而是分配给专业大类。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大类而非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的招生计划一般是怎样的

4. 基础课程学习:学生被大类录取后,首先统一学习12年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覆盖大类内的多个专业,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5. 专业分流: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通常是大二或大三),根据学校的具体政策、学生兴趣、成绩及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在大类内选择具体的专业继续深入学习。

6. 培养模式说明:招生计划中可能还会包含关于大类招生后的培养模式说明,包括但不限于专业分流的时间、方式、条件等,帮生了解后续学习路径。

例如,清华大学在2017年起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将所有本科专业划分为16个大类进行招生,这一做法体现了大类招生的典型模式。各校在执行大类招生时,会根据自身教育资源和学科特色制定具体的实施细节,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仔细阅读当年的招生章程,了解每个大类包含的专业、培养方案及分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