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整合:高校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合并,形成一个专业大类进行招生。例如,将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整合为土木类进行统一招生。
2. 招生目录:在学校的招生计划中,会列出所有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类别,如数学类、能源动力类等,而不是列出每个具体专业。
3. 计划数下达到大类:招生计划数不再细分到具体专业,而是分配给专业大类。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大类而非具体专业。
4. 基础课程学习:学生被大类录取后,首先统一学习12年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覆盖大类内的多个专业,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5. 专业分流: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通常是大二或大三),根据学校的具体政策、学生兴趣、成绩及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在大类内选择具体的专业继续深入学习。
6. 培养模式说明:招生计划中可能还会包含关于大类招生后的培养模式说明,包括但不限于专业分流的时间、方式、条件等,帮生了解后续学习路径。
例如,清华大学在2017年起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将所有本科专业划分为16个大类进行招生,这一做法体现了大类招生的典型模式。各校在执行大类招生时,会根据自身教育资源和学科特色制定具体的实施细节,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仔细阅读当年的招生章程,了解每个大类包含的专业、培养方案及分流政策。
推荐文章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数
2024-11-25成绩查询的流程是什么
2025-02-12广西高考对艺体生的特殊政策有哪些
2025-01-11统计与数据分析专业的热门课程是什么
2025-02-23职业发展与专业选择的长远关系
2025-01-31高考志愿中如何应对冷门专业
2024-12-16选专业时家长的意见应该如何权衡
2024-12-25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使用例证
2025-01-05一本大学的专业排名如何查询
2025-01-09高考分数线和家庭背景的关联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