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的公平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尽管它并非完美,但相比之前的志愿填报模式,如顺序志愿,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考录取的公正性和效率。以下是几个关键点来评估平行志愿的公平性:

1. 分数优先原则:平行志愿的核心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这意味着在投档时,系统首先考虑的是考生的高考成绩,高分考生有优先被检索和投档的机会,这确保了分数较高的考生能够优先选择学校,体现了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公平性。

如何看待平行志愿的公平性

2. 降低高分落榜风险:实行平行志愿后,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情况大大减少,这保护了高分考生的利益,减少了因策略失误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3. 缓解“大小年”现象:平行志愿有助于稳定各高校的生源质量,减少了因前一年录取分数线波动导致的“大小年”现象,使得考生在预测录取可能性时更为准确,增加了录取的可预测性和公平性。

4. 增加选择空间:考生可以同时填报多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都视为第一志愿,这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尤其是对于中等分数段的考生,他们有机会冲击更好的学校,同时也有了保底的选择,这种灵活性本身就是一种公平。

5. 减少信息不对称:平行志愿减少了考生因信息不足而做出不利选择的可能性,使得所有考生基于相同的信息进行决策,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额外资源获取信息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公平体现。

6. 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权:虽然存在调剂的风险,但平行志愿让考生在追求好学校和好专业之间做出权衡,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偏好合理评估风险,这促使考生更加理性地规划未来,从长远来看,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

7. 一次投档的合理性:虽然限制了多次投档的机会,但这一规则保证了每位考生的公平竞争环境,避免了对其他考生权益的侵犯,确保了录取过程的有序性。

平行志愿并非没有缺点,比如专业调剂可能让一些考生进入非首选专业,以及在某些省份和特定情况下,热门专业的竞争加剧。但平行志愿制度在当前的高考录取体系中被认为是较为公平和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