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划录取人数与调档比例:高校会设定一个计划录取人数,并确定一个调档比例,这个比例通常是1:1.05到1:1.2之间,意味着如果计划录取100人,可能会调取105到120份档案。

2. 高考成绩排序:考试结束后,教育考试院会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全省或全市的排序。

3. 模拟投档:在正式投档前,考试院会进行多次模拟投档,以确定各高校的实际调档线。这一步骤中,按照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向高校投递相应数量的考生档案。

4. 确定投档线:当模拟投档完成,高校会告知考试院能够接受的最低分数,即最后一名被投档考生的成绩,这便成为该高校的投档线。如果计划录取100人,第105名考生的成绩(假设采用1:1.05的比例)就是投档线。

5. 正式投档:在正式投档时,考试院会按照最终确定的投档线,将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投给高校。

6. 处理特殊情况:如果出现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某些专业要求未满足的情况,可能会导致部分考生被退档,此时高校可能会录取排在后面且符合条件的考生,但这不影响投档线的设定。

7. 四舍五入规则:在计算具体投档数时,如果有小数点,通常会四舍五入到整数,确保调档人数为整数。

如何计算高考的投档线

投档线并非固定不变,它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通过省考试院与高校之间的互动,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高校的招生计划动态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