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方渠道查询信息:

所有正规的招生计划、录取信息均会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官方公告发布。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考试院会提供权威的高考信息查询服务,考生应通过这些官方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轻信网络小道消息。

2. 警惕提前查分与录取的承诺:

高考成绩的正式发布有固定时间,任何声称能提前查分的短信、链接都可能是诈骗,点击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安装恶意软件。

正规录取工作不会提前通过电话或短信承诺录取,也不会要求提前缴纳学费。

如何识别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骗局

3. 拒绝“内部指标”和“特殊关系”:

军校招生、艺术类招生以及普通高校招生都有严格程序,不存在“内部指标”或通过“打点”获得补录名额的情况。

高校录取是基于考生志愿和高考成绩,通过网上录取系统自动匹配,个人无法干预。

4. 谨慎对待志愿填报辅导服务:

市场上所谓的“一对一”志愿填报辅导服务,尤其是承诺“100%包上”或有内部大数据的,需谨慎对待。正规的志愿填报指导应基于公开信息和考生实际情况。

避免支付高额费用购买所谓的“内部数据”或“专家服务”,利用官方提供的信息和工具进行合理规划。

5. 防范“野鸡大学”和非正规教育形式混淆:

确认所报考的学校是否在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中。

注意区分普通高等教育与其他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区别,不要被混淆视听。

6. 保护个人信息:

保管好自己的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不向任何人透露,防止志愿被篡改。

7. 理性看待“天价志愿辅导”:

高价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志愿填报应基于个人兴趣、成绩和职业规划,理性分析,不迷信所谓“专家”。

8. 遇到问题及时报警:

一旦发现招生诈骗行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通过以上方法,考生和家长可以有效识别并避免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各种骗局,确保高考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