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与消费的研究重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集中在理解家庭如何进行资源分配、消费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社会经济。以下是研究的重点领域:

1. 消费与收入关系:

研究消费支出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动态,包括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以及加塔克和泰勒的消费品存量调整理论,这些理论帮助理解家庭如何根据当前和预期的收入来规划消费。

2. 购买动机:

探讨驱动家庭消费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如欲望、消费知识、购买经验、消费品吸引力以及社会风气,这些因素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 消费结构:

分析家庭与社会层面的消费结构,考虑家庭成员组成、发展阶段、收入特征、资产配置以及社会因素如何塑造消费模式,同时关注社会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4. 消费衡量与评价:

研究如何量化和评估消费,包括非商品性消费如劳务、闲暇、健康和生活质量,这要求深入理解消费的多维度价值。

5. 消费政策:

根据国家发展水平,研究制定消费政策以提升生活质量、平衡消费与储蓄、支持低收入群体,以及在发展中国家防止消费早熟等。

6. 家庭经济活动:

包括家庭内部的消费、生产(如家务劳动)和理财活动,分析这些活动如何响应外部经济和社会变化,如研究家庭劳务分工、政策变化(如二胎政策)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7. 家庭决策过程:

了解家庭成员如何共同决策,特别是家庭消费决策中的角色分配和影响因素,如婆媳关系在家庭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8. 农村家庭消费:

特别关注农村家庭,研究收入阶层如何影响消费结构,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9. 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

结合中国家庭的具体情况,发展和验证消费与行为理论,关注家庭消费的实践和基础数据,以期形成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框架。

家庭经济与消费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通过这些研究重点,学者们旨在深入理解家庭经济行为,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促进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