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政策与规则:

熟悉山东省高考的“3+3”新高考模式,包括三门主科和三门选考科目的要求。

详细阅读《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以及各高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注意选考科目要求和录取原则。

山东高考生如何合理规划志愿填报

注意投档比例的变化,现在“专业+院校”的模式下,投档即意味着几乎能被录取,除非有身体条件不符等特殊原因。

2. 明确个人定位:

通过高考成绩和一分一段表确定自己的位次,位次比分数更能准确反映竞争力。

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选考科目限制,初步确定目标专业范围。

3. 大数据筛选:

利用往年的录取数据,根据位次筛选出可能匹配的学校和专业,形成一个“大菜单”。

考虑到专业优先或学校优先的不同策略,可以分别制定方案:

专业导向: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确保专业符合个人规划。

学校导向:优先考虑心仪的大学,然后选择该大学内的多个专业。

综合考虑:结合专业和学校,平衡冲刺、稳当和保底的选择。

4. 设置志愿梯度:

“冲一冲”:前20个左右的志愿可以是略高于自己位次的,但仍有希望的。

“稳一稳”:中间50个左右的志愿应与自己位次相匹配,录取概率较高。

“保一保”:最后20个左右的志愿确保即使发挥不佳也能被录取。

5. 优化志愿顺序:

综合分析,确保志愿之间有合理的梯度,避免浪费志愿。

注意志愿填报的时间管理,建议提前完成,以防网络拥堵。

6. 特别注意事项:

注意特殊类型招生(如公费专科医学生、“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条件和志愿位置。

避免兼报冲突,如夏季高考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志愿的填报规则。

关注计划调整和补充通知,利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的最新信息。

7. 谨慎决策:

报考前,再次确认所有信息的准确性,确保符合报考条件,避免因不符合条件被退档。

考虑个人实际情况,包括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偏好等。

通过上述步骤,山东高考生可以更加系统和科学地规划自己的96个平行志愿,提高被理想院校和专业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