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与招生计划的关系体现在高校录取过程中,主要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在平行志愿模式下,每个批次的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这些志愿被视为平等的,与传统顺序志愿中志愿顺序决定录取顺序不同。

1. 分数优先:所有达到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这意味着,不论考生将哪所院校填在志愿中的哪个位置,系统首先会根据考生的分数来决定投档顺序,分数高的考生优先被检索和投档。

2. 遵循志愿:在确保分数优先的前提下,系统会按照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当轮到某位考生时,系统会从其志愿列表的第一个院校开始尝试投档,如果该院校还有剩余招生计划,考生就会被投档到这所学校。如果第一志愿已满,系统会自动转向第二志愿,以此类推,直到找到有空余招生计划的院校或所有志愿都尝试完毕。

3. 招生计划的作用:每所高校在每个省份都有固定的招生计划数,这是高校预先设定的准备录取的考生数量。平行志愿的录取过程中,高校会根据这些计划数来确定录取哪些考生。当考生的档案被投到某校,如果符合录取条件且学校未达到招生计划人数,考生就有可能被录取。一旦招生计划满额,即使还有高分考生填报该校,也无法再被录取,体现了招生计划的限制性。

平行志愿与招生计划的关系是什么

4. 征集志愿:如果某些院校在一轮投档后未能完成招生计划,剩余的计划会进行征集志愿,即再次向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开放申请,这时考生又有了新的机会选择这些院校。

平行志愿制度下,考生的录取不仅依赖于个人的高考成绩,还依赖于所填报志愿的顺序以及各院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计划设定了每个院校可接纳的考生上限,而平行志愿的规则确保了高分考生有更多机会被其志愿中的院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