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中的录取规则是指高校在录取新生时遵循的一系列具体标准和流程,这些规则决定了考生如何被其填报的院校和专业录取。主要的录取规则包括以下几种:

1. 分数优先(分数清):

这种规则下,高校首先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在检索考生的专业志愿时,会先满足成绩较高考生的志愿。

如果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已满,系统会自动检索其第二志愿,以此类推,直至录取或所有志愿检索完毕。

未被所填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会在所有专业录取完成后,按分数再次排序进行调剂。

2. 专业优先(专业清):

在这种规则下,高校对每个专业都优先考虑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的考生。

即使分数较低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填报了某个专业,也可能优先于分数较高但将该专业作为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被录取。

各专业按第一志愿考生分数高低录取,未满额的专业再依次考虑第二、第三志愿等。

3. 专业级差:

采用专业级差的高校在处理非第一专业志愿时,会从考生的总分中减去一定分数,然后按调整后的分数进行排队。

比如,如果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第二志愿录取时会减去级差分,使得考生在第二志愿的专业竞争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志愿填报中录取规则是什么意思

这种规则鼓励考生谨慎选择第一专业志愿,并考虑专业间的分数差距。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了解目标院校的具体录取规则,因为不同的省份和院校可能采用不同的录取机制。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分数、位次、兴趣以及就业预期等因素,以做出最合适的志愿选择。平行志愿模式下,"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是核心原则,确保高分考生优先被考虑,同时尊重考生的志愿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