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来理解网络通信。
TCP/IP四层/五层模型:通常分为应用层、传输层(TCP和UDP)、网络层(IP)和链路层(或加上物理层)。TCP/IP更侧重于实际应用,是互联网的基础。
2. 网络层次划分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公用网络与专用网络:根据使用者的性质区分。
3. 主要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如HTTP、SMTP、FTP等。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用于建立和断开连接。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实时应用,如DNS、TFTP、视频流等。
特点包括无连接、面向报文、无拥塞控制。
IP协议:负责网络层的数据包路由,定义了IP地址格式。
4.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IP地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分为IPv4和IPv6。
子网掩码:用于网络划分,确定IP地址中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5. DNS (Domain Name System)
负责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IP地址。
6.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处理比特流的传输,定义了电压、接口类型、信号类型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MAC地址、CSMA/CD(局域网中)等。
7. 网络层
路由选择:决定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IP协议:负责分组的寻址和转发。
8. 运输层
TCP与UDP: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TCP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UDP则提供快速传输但不保证数据完整。
9. 应用层
包含各种应用协议,如HTTP(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SMTP(电子邮件)、DNS(域名解析)等,直接服务于用户或应用程序。
10. 网络性能指标
速率:数据传输速度,单位bps。
时延: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包括发送、传播、排队、处理时延。
往返时间(RTT):请求数据包发送到接收响应数据包的时间。
这些基础知识点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石,理解它们对于深入学习网络技术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
电子商务专业的关键课程
2024-11-10化学与生物科学的交叉领域
2024-11-25高考库—高库官网下载
2023-11-15不同省份高考分数线有何区别
2024-12-14法学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2024-12-11湖北高考排名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2024-11-08美术设计的流派及风格分析
2025-01-21实习经历在专业选择中的作用是什么
2024-12-20高考的通知;高考成绩短信通知怎样发送
2024-03-03高考位次变化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