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在实行新高考模式的地区,高校会根据专业特点,设定“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这意味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确保自己的选考科目满足所报专业组的要求。例如,如果一个专业要求物理作为必选科目,那么没有选择物理的考生就无法填报该专业组。

2. 专业录取时的学科成绩偏好:虽然平行志愿的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但在专业录取阶段,部分高校可能会考虑考生的单科成绩。比如,某些理工科专业可能更看重数学和物理的成绩,而文科专业可能更看重语文或英语。这种偏好通常体现在高校的招生章程中,要求考生在总分满足条件的相关学科成绩也需达到一定标准,有时这会成为专业录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不仅要考虑院校和专业的排名及个人兴趣,还要仔细阅读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具体专业的学科要求,确保自己的选考科目和单科成绩符合要求,避免因学科不符合条件而被退档。

高考平行志愿中学科要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