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调档

调档,即投档,是指省级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所填报的志愿顺序,将考生的档案电子数据发送给高校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每个批次的正常录取阶段。高校根据调入的考生档案,按照其公布的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进行筛选,决定录取哪些考生。调档线通常是指高校在某批次录取时,实际接收考生档案的最低分数标准,这可能与公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基于实际报考情况确定的。

征集志愿

当某批次录取结束后,部分高校可能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这时就会发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剩余名额,即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为那些在正常录取阶段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第二次机会,让他们可以填报这些仍有空缺的院校和专业。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线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的成绩和剩余计划数重新确定的。这意味着征集志愿的分数线可能高于或低于原始调档线,具体取决于征集时的考生报名情况。

关系与区别

时间顺序:调档发生在正常录取阶段,而征集志愿发生在该批次正常录取结束后。

高考志愿调档和征集志愿的关系

录取条件:调档基于考生的原始志愿和高考成绩,而征集志愿则面向未被录取且满足征集条件的考生。

分数线变动:调档线基于初次录取时的生源情况,而征集志愿的分数线由征集时的具体报名情况决定,具有不确定性。

机会与风险:征集志愿为考生提供了额外的录取机会,但因竞争情况和剩余名额的不确定性,录取难度可能增加。

考生在面对征集志愿时,应仔细分析剩余计划、自己的位次和可能的竞争态势,合理填报,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