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估分与志愿准备:

考生应根据记忆中的答案进行估分,虽然不完全准确,但能为志愿填报提供方向。

开始研究潜在的大学和专业,构建备选名单,考虑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及分数匹配度。

2. 了解招生信息:

通过官方渠道,如招考机构官网、高校官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等,获取最新的招生政策和计划。

3. 强基计划校测:

对于参与强基计划的考生,需关注校测通知,准备并参加6月底至7月初的校内测试。

4. 高校专项计划校测:

注意查看是否需要参加高考后、出分前的校测,适用于已通过初选的考生。

5. 高考成绩查询:

例如四川省,考生预计在6月23日左右可以查询成绩,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公众号进行。

6. 特殊类型招生考核:

报考军事、公安、消防救援、定向培养军士等特殊院校的考生,需参加面试、体检等特定考核。

7. 高招咨询会:

高考成绩发布后的各类活动安排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高招咨询活动,与高校招办直接交流,获取详细招生信息。

8. 正式填报志愿:

本科志愿填报通常在成绩发布后的一周内开始,如2024年部分地区的首次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

专科(高职)志愿填报则稍后,例如7月25日至7月26日。

9. 志愿填报准备:

研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确定学科大类方向,查找感兴趣的专业。

填写志愿样表,核对信息,确保志愿的准确无误。

10. 注意事项:

修改并保护好志愿填报系统的登录密码,确保信息安全。

仔细阅读招生计划,利用志愿填报辅助系统,确保所填院校和专业代码正确无误。

这些活动紧密相连,要求考生和家长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错,为进入理想的高等教育机构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