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点:

普通志愿:通常指的是高考录取的第一轮志愿填报,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意愿,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录取开始前填写的志愿。

补录志愿:发生在普通志愿录取结束后,当一些高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或者在新学期开始后因学生未报到而产生空缺名额时进行的第二次志愿填报,时间一般在开学后的9月中下旬。

2. 投档条件:

普通志愿:所有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批次线来选择并填报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将被投档至所选院校。

补录志愿:仅限于未被任何学校录取且分数达到补录要求的考生参与。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补录。

3. 院校和专业选择:

高考补录志愿与普通志愿有何区别

普通志愿:考生可以自由选择所有在该批次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和专业。

补录志愿:考生只能从公布有空缺名额的院校和专业中选择,这些院校和专业可能数量有限,且可能不是考生最初的理想选择,有时可能意味着选择范围更小,或院校排名较低。

4. 志愿设置:

补录志愿的设置可能与普通志愿有所不同,例如补录时可能会设置特定的平行志愿数量,每个志愿内可选的专业数量也有限定,具体设置需根据当年教育考试院的公告。

5. 录取机会:

在补录阶段,由于是第二次招生,部分院校可能会有降分录取的可能,但并不保证所有考生都能获得更大的录取机会,尤其是对于分数较低的考生,竞争依然存在。

6. 操作流程:

补录志愿需要考生重新填报,原志愿无效,考生需关注教育考试院的官方信息,通过指定的网站或平台进行志愿填报。

补录志愿是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的一次额外机会,它在时间、条件、选择范围以及操作流程上都与普通志愿有所不同。考生在参与补录时,应仔细研究补录政策,合理选择,以增加被录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