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数要求:考生的高考分数必须达到所填报学校的投档线,但未达到所选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这是进行专业调剂的前提条件。

2. 服从调剂选项: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勾选“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考生同意在未被首选专业录取时,被调剂到同一批次、同一院校内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3. 专业组限制:

高考调剂生的考核标准是什么

对于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的高考改革省份,调剂仅限于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内进行,即只能在相同专业组内未招满的专业间进行调剂。

在“专业类+学校”模式下,如河北、辽宁、重庆,基本没有专业调剂,因为每个志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加上学校,减少了调剂的机会。

4. 专业录取规则:高校在进行专业录取时,会先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进行,如果所有志愿都无法满足,才会考虑是否服从调剂。在某些情况下,学校可能会综合考虑考生的单科成绩、高中学业表现或附加考试(如面试)来决定调剂到哪个专业。

5. 公平与透明:整个调剂过程需要遵循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公开规则,确保过程的公平性。进入调剂名单的考生信息会公示,确保透明度。

6. 新高考模式下的特殊性:在新高考改革省份,由于志愿设置的不同,调剂规则也有所变化,更强调专业组内的调整,而非跨专业组。

7. 个人偏好与风险:虽然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考生需要做好可能被调剂到非首选专业的准备,这要求考生在选择服从时权衡个人偏好与录取概率。

高考调剂生的考核标准主要是基于考生的高考成绩、志愿选择、是否服从调剂以及所在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考生在决定是否服从调剂时,应全面考虑自己的分数竞争力、对专业的接受度以及对可能调剂结果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