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研衔接培养模式

  • 公费师范生实行“4+2”本硕连读,本科4年+教育硕士2年,符合条件的可免试攻读全日制硕士,提升学历层次。
  • 录取后需签订协议,明确毕业后履约任教6年,服务范围重点为中西部省会城市之外的市县(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除外)。
  • 2. 分配去向调整

  • 从“省来省去”变为“省来地去”,优先分配至中西部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区域,如临汾、六安、齐齐哈尔等地,仅部分省份可定向省会城市主城区。
  • 3. 考核与淘汰机制

  • 本科前三年综合成绩和表现决定是否获得推免资格,研究生阶段需通过学业考核,未达标者需退还公费教育费用。
  • 研究生一年级结束后,根据综合表现排序选择任教地,优秀者优先选择。
  •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一、明确报考条件与限制

    1. 基本条件

  • 高考成绩需达到本省本科一批次线(特殊类招生控制线)。
  • 热爱教育事业,身体条件符合教师岗位要求(如身高、无面部疤痕等)。
  • 2. 志愿批次

  • 提前批次填报:公费师范生属于提前批,填报后一旦录取,后续批次志愿自动失效,无法撤回。
  • 唯一性限制:部分省份仅允许填报1所院校志愿,需慎重选择。
  • 3. 转专业与退出机制

  • 录取后一般不得转专业,但可在公费师范专业范围内二次选择。若入学1年内发现不适合从教,可申请退出并退还费用。
  • 二、志愿填报核心策略

    1. 精准定位院校与专业

  • 部属师范院校(如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录取分数较高(600分左右),毕业后分配至省市重点中小学。
  • 省属师范院校(如福建师范大学):分数要求较低(350-580分),分配至县乡中小学。
  • 结合自身成绩和职业规划,参考往年录取数据。
  • 2. 定向就业区域选择

  • 填报时需明确“专业+定向就业市”,如“汉语言文学(合肥)”。
  • 优先选择生源地或可接受长期任教的地区,避免违约风险。
  • 三、关键流程与材料准备

    1. 协议签订

  • 被录取后需签署《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明确三方权利与义务,违约将影响信用记录。
  • 2. 后续材料

  • 准备高考成绩单、体检报告等,部分院校需面试(如考察从教潜质)。
  • 四、风险与履约责任

    1. 违约后果

  • 未履约者需退还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补助,并支付50%违约金(普通类约9万元,艺术类约13.5万元),违约记录纳入个人诚信档案。
  • 特殊情形(如重大疾病)可申请中止协议,需省级教育部门批准。
  • 2. 职业发展限制

  • 履约期内不得报考公务员或跨区域调动,服务满6年后可申请读博或自由择业。
  • 总结建议

  • 慎重决策:公费师范生适合热爱教育、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的学生,需权衡“稳定就业”与“职业自由度”的利弊。
  • 关注动态:每年政策可能调整,需通过教育考试院、目标院校官网获取最新信息。
  • 提前规划:若有意向,高中阶段可参与教育类社会实践,增强从教潜质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