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意味着反应停止

  • 错误观点:认为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为零,反应完全停止。
  • 正确解读: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反应仍持续进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例如,合成氨反应中,氮气、氢气与氨的生成和分解仍在发生,但速率相等。
  • 误区2:用不同物质的速率直接比较正逆反应速率

  • 错误观点:认为正反应速率(如用反应物A的消耗速率表示)等于逆反应速率(如用生成物B的生成速率表示)。
  • 正确解读:正逆速率相等是指针对同一物质而言。例如,对于反应 ( aA rightarrow bB ),平衡时A的消耗速率(正反应)等于A的生成速率(逆反应),而B的生成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相等,但不同物质的速率需按化学计量数比例换算。
  • 误区3: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方向相同

  • 错误观点:认为外界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总是同增或同减。
  • 正确解读: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可能使正逆速率变化幅度不同。例如:
  • 浓度变化: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终达到新平衡。
  • 温度变化:升温使吸热反应速率增幅更大,放热反应速率增幅较小。
  • 误区4:催化剂改变平衡状态

  • 错误观点:催化剂能通过加快正反应速率使平衡移动。
  • 正确解读:催化剂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仅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平衡状态及转化率。
  • 误区5:压强对无气体反应的正逆速率无影响

  • 错误观点:认为压强仅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对无气体反应无效。
  • 正确解读:压强通过改变浓度间接影响速率。若反应中固体或纯液体参与,其浓度恒定,压强变化不会改变其速率。例如,铁与硫粉的反应中,加压不改变反应速率。
  • 误区6:平衡移动方向仅由速率大小决定

    动态平衡状态下正逆反应速率关系的理解误区

  • 错误观点:认为平衡移动仅由正逆速率的大小关系决定。
  • 正确解读:平衡移动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即向“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合成氨反应中加压虽使正逆速率均增大,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
  • 动态平衡的核心特征

    1. 动态性:反应持续进行,速率相等但非零。

    2. 等速性:同一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而非不同物质的速率数值相等。

    3. 条件依赖性:外界条件改变通过影响活化分子比例或有效碰撞频率调整速率,最终建立新平衡。

    通过纠正上述误区,可更准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