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分析
1.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案例: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型受体结合,引发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受体类型:离子通道型受体(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解题关键:信号传递方向为单向(仅从突触前膜到后膜)。受体结合后直接改变离子通道通透性,无需第二信使。易错点:区分电突触(直接传递电信号)与化学突触的区别。2. 激素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
案例:胰岛素与肝细胞膜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受体类型: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解题关键:受体为跨膜蛋白,胞外段结合配体,胞内段具有激酶活性。信号转导涉及磷酸化级联反应,最终调控基因表达或代谢活动。常见错误:混淆胰岛素(膜受体)与类固醇激素(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3. 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受体结合
案例: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2)与B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受体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GPCR)或酶联受体。解题关键:信号传递可能涉及第二信使(如cAMP)或JAK-STAT通路。关注免疫调节中“信号放大”效应(少量信号分子引发强烈反应)。易错点:混淆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与细胞因子的作用。4. 生长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案例:表皮生长因子(EGF)与受体结合,激活Ras-MAPK通路,促进细胞分裂。受体类型:酪氨酸激酶受体。解题关键:信号转导涉及多级蛋白激酶的磷酸化。联系癌症治疗中的“靶向药物”(如抑制EGFR的吉非替尼)。常见错误:误认为所有生长因子均通过胞内受体起作用。解题思路与策略
1. 识别受体类型
步骤:1. 判断信号分子性质:水溶性(膜受体) vs 脂溶性(胞内受体)。
2. 分析受体结构:跨膜结构(如GPCR)、激酶活性(如酪氨酸激酶受体)。
应用:例如题干提到“肾上腺素”,其受体为GPCR,需联系cAMP作为第二信使。2. 信号转导过程分析
核心框架:配体结合受体 → 受体激活 → 信号转导(第二信使/磷酸化) → 细胞响应(代谢/基因调控)
举例:若题目涉及“血糖调节”,需描述胰岛素受体激活后如何通过IRS蛋白促进葡萄糖转运体(GLUT4)的膜定位。3. 联系生理效应
要点:信号传递的终止机制(如受体回收、信号分子降解)。病理联系:受体异常导致疾病(如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高考真题示例:全国卷曾考查“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离子泵运输受阻”,需联系能量供应中断对主动运输的影响。4. 区分易混淆概念
高频考点:直接接触 vs 体液运输:如精卵识别(直接接触) vs 激素调节(体液运输)。第一信使 vs 第二信使:激素为第一信使,cAMP、Ca²⁺为第二信使。受体与载体:受体传递信号,载体运输物质(如葡萄糖载体不参与信号传递)。答题模板示例
题目:简述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机制。
答案:
1. 信号识别: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
2. 信号转导:受体激活G蛋白,进一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第二信使)。
3. 细胞响应: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同时抑制糖原合成。

4. 生理意义:快速升高血糖,应对应激状态。
总结
高考中此类题目常结合实例考查受体类型、信号通路及生理意义。解题时需明确“配体-受体-效应”的逻辑链,并注意区分不同信号传递模式(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建议结合真题训练,强化对“信号转导流程图”的解析能力。
推荐文章
河北高考财经类专业学科要求与能力评估要点
2025-04-08志愿填报中自选专业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025-01-01高三学习小组如何优化每日复习时间分配
2025-03-30电子商务行业薪资水平与高考专业选择建议
2025-03-29各类院校的专业设置有何不同
2024-12-20高考志愿中的平行志愿是什么
2024-12-14高考作弊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024-10-25成人高(成人高考模拟库)
2023-08-05影响浙江高考专业录取的因素有哪些
2024-12-26国际学校数理化教学深度是否匹配高考要求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