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是虚假招生信息的高发期,识别这些陷阱需结合官方渠道验证、理性判断和多方核查。以下是关键识别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1. 查询教育部官网和官微
教育部每年会公布全国正规高校名单,考生可通过教育部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的“高校名单”栏目查询,确保目标院校在列。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也会发布本省招生计划及录取信息,如陕西省考生需认准“陕西考试招生”官方平台。2. 核实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
每所正规高校都有唯一的报考代码,可在各省志愿填报系统中查询。虚假大学无官方代码,若查不到代码或代码与官网不符,需警惕。二、警惕“特殊渠道”和“低分录取”陷阱
1. 不存在“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

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考试机构统一公布,未完成的计划会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存在“内部指标”“降分补录”等操作。案例:山东日照曾破获伪造“特招”骗局,骗子声称通过关系办理入学,最终被依法查处。2. 交钱即录取均为诈骗
任何声称“不看分数、交钱保录”的机构或个人均属虚假宣传。高考录取严格按分数和志愿进行,正规录取不收取额外费用。三、识别混淆教育形式的骗局
1. 区分普通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
虚假招生常混淆普通本科与自考、成教、网络教育等非全日制形式。考生需确认录取通知书标注的是“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入学后可进行学籍电子注册。案例:部分机构以“国际合作办学”名义招生,实际发放非全日制文凭。四、防范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
1. 警惕高价志愿填报服务
教育部从未认证“高考志愿规划师”资质,部分机构利用虚假数据包装“专家”,收费高达数万元,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建议:通过学校、教育部门提供的免费咨询服务获取信息,避免依赖高价辅导。2.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切勿泄露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志愿系统密码等,防止被篡改志愿或诈骗。案例:河北考生因密码泄露导致志愿被同学恶意篡改。五、其他常见诈骗手段
1. 伪造录取通知书
通过官方渠道(如教育考试院官网)核对录取信息,确认通知书与系统一致,谨防伪造。2. “助学金”诈骗
接到发放“国家助学金”的电话时,需主动联系学校或教育部门核实,不轻易转账。3. 虚假查分链接
查分仅通过官方平台,不点击不明链接,避免木马病毒窃取信息。六、理性心态与主动核实
保持平常心:高考无捷径,勿信“保过”“捷径”等宣传,任何承诺都与正规录取流程相悖。多方验证:对存疑信息,通过教育部门、高校招生办、中学老师等多渠道交叉验证。总结
识别虚假招生信息的关键在于:认准官方渠道、核实代码与资质、警惕收费与特殊承诺、保护个人信息。考生和家长应主动利用教育部门提供的免费资源,避免因焦虑轻信非正规渠道信息,确保志愿填报安全可靠。
推荐文章
山东省高考报名需要提供哪些个人信息
2024-12-04电子工程专业的工作内容
2024-11-13复读生必看:河北地区复读学校与机构选择指南
2025-03-21如何提高的复习效率
2024-10-21高考前应避免哪些食物
2025-02-15如何撰写艺术类个人陈述
2025-03-01是否应该考虑海外学习的机会
2025-02-20如何分析211大学的分数线数据
2025-02-13考研与高考的难度比较
2025-01-26翻译专业的技能要求有哪些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