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分析题

题型特点:要求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判断其情感基调,并指出乐景与哀情的反差效果。

例1: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设问:为何诗中描绘的“江碧”“山青”等明丽春景却表达了哀愁?

答案要点

  • 乐景描写:碧江、白鸟、青山、红花,色彩鲜明,展现生机盎然的春景。
  • 哀情内核:通过“今春又过”的时间流逝感,反衬诗人漂泊无归的悲凉,乐景愈美,哀情愈深。
  • 考点:通过景情反差强化情感表达(乐景反衬哀情)。

    二、手法鉴赏题

    题型特点:直接考查对“乐景写哀情”手法的辨识与分析,需结合诗句说明其作用。

    例2:许浑《谢亭送别》

    > 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设问: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是否与全诗情感冲突?请分析。

    答案要点

  • 手法判定:以“红叶青山”的艳丽秋景(乐景)反衬离别的孤寂(哀情)。
  • 效果分析:美景与离愁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已远”的怅惘,强化情感张力。
  • 考点:反衬手法的艺术效果(以景衬情,倍增哀感)。

    三、作用题

    题型特点:要求分析乐景描写在全诗结构或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例3: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

    > 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

    设问:前两联的春景描写对后文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答案要点

  • 结构作用:以明快春景为后文“寂寥”之情蓄势铺垫。
  • 情感作用:通过乐景(云寺、柳桥)与“故国逢春一寂寥”的对比,凸显诗人宦游孤独的失落感。
  • 考点:乐景为哀情服务的多层次作用(铺垫、对比、深化主题)。

    四、比较题

    题型特点:比较同一诗人或不同诗人作品中乐景写哀情的异同。

    例4:杜甫《春望》与《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绝句漫兴》: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高考真题中乐景写哀手法的典型题型分析

    设问:两首诗均写花鸟,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 《春望》:花鸟拟人化,“溅泪”“惊心”直接融情于景,哀景哀情。
  • 《绝句漫兴》:以花开莺啼的乐景反衬客居愁思,乐景哀情反差更强烈。
  • 考点:区分“融情于景”与“乐景衬哀情”两种手法。

    五、炼字题

    题型特点:通过关键词(如形容词、动词)分析乐景中的哀情渗透。

    例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设问:“青青柳色新”的“新”字如何隐含离别之情?

    答案要点

  • “新”字突出柳色的鲜嫩明丽(乐景),暗合折柳送别的传统意象,以春景之生机反衬离别的黯然。
  • 考点:炼字与情感反差的结合(明写景,暗抒情)。

    答题策略总结

    1. 辨识关键:明确诗中是否存在“明丽景物”与“哀伤情感”的对比。

    2. 结合诗句:逐句分析景物特征与情感内核,指出反衬关系。

    3. 分层作用:从结构(铺垫、照应)、情感(强化哀感)、意境(反差美)三方面展开。

    4. 术语运用:使用“反衬”“倍增其哀”“以乐景写哀情”等术语。

    备考建议:多积累典型诗例(如杜甫、李煜、王维作品),并练习对比分析不同题型中手法的细微差异。